泉州安溪:“共享用工”“共享原料” 重构疫情下生产模式

“出货20个货柜,总货值约60万美元。”2月22日,位于福建安溪县的中国家居工艺城广场内,满载着家居工艺品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驶出。看到春节后首批出口欧美市场的家居工艺品顺利出发,不日将运抵欧美国家和地区,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会长黄连福激动不已。 安溪是世界藤铁工艺之都,家居工艺文化产业是安溪的第二大民生支柱产业。受疫情影响,家居工艺外贸企业面临订单积压、产能不足、发货困难、合同违约等严峻问题。对此,安溪多方合力,打出“共享模式”组合拳,通过共享员工、共享原料、共享工厂等,开启生产力重组配置,全力赶制海外市场订单,订单保障率超九成。 “共享员工”破解用工难 疫情期间,聚丰工艺与宏源工艺达成合作,双方明确员工输送模式、薪酬及发放方式、上岗时间及工作义务等,首批18名共享员工已于2月18日上岗。 安溪县有家居工艺企业2200多家,受疫情影响,有的企业短期内无法达到满产要求,大量熟练工、资源等被迫“闲置”;而有的企业由于订单激增、生产能力受限,无法按时交付。 一边“用工荒”,一边“闲得慌”,怎么办?为解决人力资源闲置和用工短缺两头难问题,安溪政企合力,探索“共享员工”模式破局。全方位摸清企业闲置劳动力余额存量,已复工企业用工缺口情况,建立供、需两本台账,统筹短期内暂不开工或未能满产企业的闲置熟练工资源,实现跨企业用工资源供需精准对接,缓解复工复产“用工难”。 “借兵”之举,既是灵活自救,更能抱团取暖,缓解用工复工难题。“有了‘共享员工’的加入,公司一些生产线便可以正常运行。”。 “‘共享员工’不仅缓解了藤铁工艺企业的用工难题,而且一定程度减轻了非用工企业支付工资的压力,增加员工的收入。这种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‘跨企流动’,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,从而加快企业产能恢复。”安溪县家居工艺管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,目前整个家居工艺产业168名“共享员工”之间实现分配上岗,后期将根据情况扩大“共享范围”。   “共享原料”让复工企业扩大产能 在22日出口欧美的20个货柜中,就有8个货柜来自新唐信家俱公司。公司董事长唐艺森说,从开工到出货,第一批外贸出口产品能够在短短10余天里顺利交付,这得益于企业协作配套模式的潜能爆发。 一家工艺企业一般关联对接几家上游加工点。“受疫情期间市场主体执行的复工政策不一样等影响,部分企业原材料及半成品库存不足、供应断档,后续生产跟不上,无法保障整条生产线运作。”安溪家居工艺商会常务副会长吴美珠说。 同样的,新唐信家俱也遭遇此种困顿。早在春节前,公司已接下不少外贸订单。为防控疫情,今年企业按照当地党委政府部署,主动延迟复工,直至2月10日生产线才重新运转起来。积压的订单必须抓紧生产出货,企业原料及半成品库存不足,即使开足马力,也无法按时交付。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安溪县家居工艺管委会、家居工艺商会等部门和行业协会立即启动相关措施,通过企业微信群发布信息等方式搭建平台,按照市场化调剂原材料、半成品余缺,既让复工企业扩大产能,也有效缓解未复工企业资金难题,解决上下游产业链供给断链、协同配套等问题,引导部分存在“急单”的企业将产能外溢至未满产达产的企业。 关键时刻,一声呼吁,本地员工多、复工速度快的中小企业站了出来。茵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承接下了新唐信家俱的一部分生产任务,发挥自己在坐垫、靠垫等软包领域的优势,展开“火线驰援”。 除了新唐信家俱有限公司,目前就有10多家大型企业和20多家电商企业的产品同步在茵杰家居用品这个工厂中赶制。 联发工艺、华艺礼品通过租赁厂房、委托加工等方式与新唐信家俱合作,边生产、边包货、边装货,顺利将8个货柜按约定时间发往欧美。 一段时间来,政企多方合力挖掘企业协作配套的巨大潜能,在原料、工厂等方面开启了一次生产力重组配置,整个行业复工复产有力有序。仅2月22日,全县2000多家家居工艺外贸企业就出货100个货柜,总货值达150万美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预计3月15日前,行业企业仍陆续将有600个货柜产品出口,总价值达2500万美元。 当前正值外销旺季,安溪家居工艺企业复工率已达99.6%,都在全力恢复海外市场供应,订单保障率将超九成。接下来,将全面启动疫情期间“共享+”模式,全面了解企业复工中遇到的人员紧缺和经营危机等问题,做到行业企业全覆盖,和企业一起打赢攻坚战,携手拥抱“春暖花开”。(通讯员 吴清远 林清锻 )

showroom

泉州工艺产品产业发展大师经济

为发挥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引领作用,发展大师经济,促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,泉州市今年新增30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,复盖石像、玉像、木像、艺术陶瓷、木偶雕刻等12个品种和技术。迄今为止,泉州已累计命名250个技术美术大师工作室,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追加150个。 作为泉州市七千亿产业集群之一,技术产品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,但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。例如,继承人不足,继承困难,青年手工技术员工少,部分技术青黄不接受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这一现状,泉州加大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,多层次、全方位塑造区域品牌、企业品牌和大师品牌,同时加大支持力度,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工艺美术行业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创造力和创业素养的三创现代新工匠,不断壮大优秀人才队伍,促进传统技术保护传承。 泉州分类执行保护机制,安排专业资金支持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,发挥技术美术大师工作室、非遗传学习所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领导作用,推进传统技术、非遗传项目创造性转变、创新发展。 据介绍,今年泉州市调整修订了工艺产品产业变革升级路线图,十四五期间,围绕建设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泉州,进一步完善创新链、人才链、销售链、品牌链、文化链,建设特色产业园区,建设公共服务平台,建设民间艺术馆,命名大师工作室,建设知名品牌,培养优秀人才队伍,全力推进工艺产品产业变革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